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简介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首期规划面积13.09平方公里,先后建成炉山、碧波、万潮三个产业园区。
近年来,炉碧经开区依托资源禀赋谋发展,深入推进“富矿精开”战略,全力推动玻璃制造及铝加工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现有企业131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3户,亿元企业15户。目前,已集聚玻璃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20家,铝加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7家,主导产业发展正在“聚能成势”。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3.71亿元,同比增长57.52%,实现“百亿级园区”历史性突破。2022年起,炉碧经开区连续三年被省商务厅列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育对象”;2023年被省发改委列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产业园(第一批);2024年,被省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贵州省重点开发区,被省商务厅列为“外贸提升区”,被州委州政府评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单位。
在资源禀赋方面,炉碧经开区得天独厚。在炉碧经开区10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石英砂储量3.28亿吨,占全省石英砂储量的66%,石英砂矿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达98%,最好的原矿硅含量达99.9%;探明铝矾土储量1亿吨,约占全省铝矾土储量的25%;探明重晶石储量约3000万吨、高岭土储量1100万吨,石灰石远景储量50亿吨、白云石远景储量100亿吨。
在区位及交通方面,炉碧经开区通达优势明显。经开区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部,紧邻广西、湖南,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距凯里市区27公里、距省会贵阳154公里;距沪昆高铁凯里南站30公里,距贵广高铁都匀东站80公里,湘黔铁路凯里西货运站在经开区规划范围内。5个高速入口可直通沪昆高速、兰海高速和余安高速,距凯里黄平机场60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130公里,已构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及城市干道为一体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
在产业结构布局方面,炉碧经开区集群效应逐步凸显。州委州政府明确将玻璃制造及铝加工作为炉碧经开区主导产业,按照集群发展思路,重点建设凯里优质玻璃产业园、铝产业园,发展玻璃产业集群和光伏产业集群。目前玻璃产业园内已入驻玻璃上下游产业链企业25家、铝加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7家。获批浮法玻璃产能指标日产3900吨,已建成日熔20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和日熔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
在要素成本优势方面,炉碧经开区配套齐全。炉碧经开区基础设施完善,已达“九通一平”。现已建成自来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3座,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3个,日供管道燃气能力323万立方米,建成标准厂房28.42万平方米,职工公租房768套。工业用水、用电、用气、用地、劳动力等要素供应充足,能保障项目使用,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炉碧经开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玻璃产业集群和光伏产业集群,同步推动以陶瓷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以酸汤为主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力争在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奋力打造西南地区硅基材料重要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