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一)公共文化资源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向国家、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的方式,新建和改建博物馆纪念馆28个、图书馆17个、文化馆1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1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98个,新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118个,农家书屋3315个,目前已基本实现州、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层设施全覆盖。全州归口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13个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都实行了免费开放目标。这些硬件设施的日渐完善,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黔东南州在狠抓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同时,还结合州情实际,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各民族群众修缮的鼓楼、花桥、踩鼓堂、芦笙堂、戏楼等民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黔东南州现存鼓楼有400多座(全国现存有600余座),风雨桥300余座(全国现存有400余座),戏楼、踩鼓堂、芦笙堂、斗牛场等民间文化服务设施几乎遍及村村寨寨,数不胜数。这些民间修建的公共文化设施,一直以来都是州内各族群众举办节日、喜事庆典或村寨交流等群众性文娱活动的地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黔东南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手工艺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丰饶。实验区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列,省级非遗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州级非遗329项417处,县(市)级非遗1590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48人、省级170人、州级294人、县市级4013人;有非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3处、省级23处、州级26处、县级119处,并公布认定94处州级非遗传习中心(展示馆、基地)、85处非遗保护传承教育示范基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97处、州级54处、县级913处,国家文物局备案博物馆29家,珍贵馆藏文物629件(套),10个苗族村寨和12个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12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黔东南州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遗产纳入国家层面进行整体性保护。2017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6-2030)》通过文化部批复实施。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黔东南州的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底蕴深厚,风情浓郁,特别是节庆、服饰、饮食、婚俗、歌舞、祭祀、工艺美术、体育竞技、戏曲戏剧、民居建筑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文化,不仅得天独厚,多姿多彩,而且具有空间分布广、品种多、原始古朴、神秘奇特、传承广泛和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等特点,是黔东南州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所依托的宝贵资源,也是黔东南州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红色文化资源
黔东南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革命遗址资源大州。黔东南州的红色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特色鲜明,积淀厚重。全州共有343个革命遗址,排列全省第三位。按遗址分类,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8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137处,革命领导人和地方党史人物行居29处,烈士墓80处,各类纪念设施59处;其中被列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03处,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黎平会议会址、镇远和平村旧址、旧州古建筑群),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列入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列入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31处。这些都是黔东南州内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比较著名的遗址有:黎平会议纪念馆、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凯里党小组活动遗址、镇远周达文故居、和平村、锦屏龙大道故居、三穗杨至成将军纪念馆、剑河大广坳战斗遗址等。这些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为拓展黔东南州旅游市场、丰富旅游产品项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黎平会议纪念馆、红七军榕江历史陈列馆等是全国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著名的旅游景点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去旅游观光,接受教育。
(四)生态旅游资源
黔东南州是一个山地自治州,山地面积占全州面积的92%,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州内原始生态保存完整,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68%。黔东南以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为主的原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高达1—5万个;全州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云台山),有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㵲阳河、黎平侗乡、苗山侗水)、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地质公园1个(黔东南苗岭),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台江长滩村,榕江丹江村,黎平肇兴村,从江岜沙村、锦屏县雷屯村)。省级以上度假区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镇远古城),4A级旅游景区18个,3A级旅游景区55个。境内,随处可见高耸云霄的奇峰、鳞次栉比的梯田、陡峭幽深的峡谷、千姿百态的溶洞、怪石峥嵘的岩壁、飞珠溅玉的泉水、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葱茏郁闭的森林……无不展现着黔东南州亚高原的奇特、优美、神秘的魅力。
二、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节庆、服饰、饮食、婚俗、歌舞、祭祀、工艺美术、体育竞技、戏曲戏剧、民居建筑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不仅得天独厚,多姿多彩,而且具有空间分布广、品种多、原始古朴、神秘奇特、传承广泛和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等特点,是黔东南州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所依托的宝贵资源,也是黔东南州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黔东南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是:
(一)原始神秘性。黔东南至今仍保存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概括起来包括建筑、歌舞、服饰、习俗、祭祀、节日、农耕、饮食、生态、民族体育、苗侗医药等文化,具有原始的神秘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和旅游价值。
(二)丰富多样性。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既有历史遗存的固态凝练,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既有传统技艺的世代传承,又有现代时尚的时代包容。目前,列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中,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待,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差异性大,优势突出,亮点纷呈,能为黔东南实现文化旅游“井喷式”增长奠定坚实的产品和项目基础。
(三)地域独特性。黔东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出独特的民族本真文化,无论是日常生活习俗、民间娱乐表演还是民俗活动展示,都是别人所需而唯我独有的一种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性特征,是“多彩贵州风”的文化原浆,更是贵州文化旅游走向世界的一个“秘密武器”。
(四)传承大众性。著名导演陈维亚考察黔东南后形象地说:“黔东南是全世界最大的歌舞团,这里的488.65万人,人人都是演员,个个都会唱歌跳舞”,直观地诠释了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自发性和大众性。这种文化传承是一种自发、自愿、习以为常的行为,重在娱乐,重在参与,浑然天成,张扬激情,并以此吸引人的眼球,聚焦四方宾朋。
(五)不可复制性。黔东南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始终散发着苗乡侗寨泥土的芳香,具有不可复制性。早在1998年,黔东南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文化旅游胜地之一,专家学者更是赞誉黔东南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和“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这些赞誉,说明了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三、重点景区资源分布
(一)镇远古城(5A)
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公里,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府卫古城恒,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镇远古城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古城镇远,自秦召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1月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下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确定2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正式确定镇远古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贵州省内第7家5A级景区,成为黔东南州第1家国家级5A景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二)西江千户苗寨(4A)
西江景区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部的雷公山山麓,西江千户苗寨现有住户1404户,5515人,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徒的主要集结地,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是中国最大、世界无双的天下第一大苗寨。在这里,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民风民俗世代相传,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被中外学家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有“中国苗都”的美誉。距雷山县城36公里,距黔东南州州府33公里,距省府贵阳市约280公里,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连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三)施秉云台山旅游景区(4A)
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景区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13公里。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祥奇观、齐峰秀丽、云海奇观、佛教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风景区面积64平方公里,主要有笔架山、五指峰、印斗阁、老虎背、周公殿、徐公殿等景点24 处,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钟,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云台山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处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云台山。
(四)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4A)
肇兴,旧称“肇洞”,位于贵州东南端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距黎平县城70公里。海拔410米,有1000余户人家,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被 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评为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小片区,当地把这种自然分区叫作“团”,分称仁、义、礼、智、信五个团(寨),片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寨子里杆栏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疏密有致,全用杉木建造, 房子一般为歇山顶盖小青瓦。还有戏楼、歌坪、禾晾、谷仓、瓢井等建筑,布局紧凑,别具一格。
肇兴平均气温18℃,无霜期长,以农为主,盛产杉木,善种棉花、管理茶山,木器、铁器、竹器、藤编、织机、刺绣等技艺颇负盛名。鼓楼、花桥, 更是肇兴侗寨的一大特色。寨中五个团各自建有鼓楼、花桥,大小不一高低不等,风格各异,别具匠心。
(五)施秉杉木河景区(4A)
杉木河景区位于施秉县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为49平方公里。景区以清澈晶莹的溪水,以及齐峰异石、芳草佳木构成峡谷风光为特色。两岸的植被丰盈,主要有黄岑岩、杉木峰、蛇冲、双石井立、通天门等景点。杉木河自助漂流成为生态环境游的热点,还因其柔美被称为“情亲河、友情河、爱情河”,因其水质清纯、有惊无险自助漂流而被誉为“矿泉河”“中华第一漂”。
(六)凯里云谷田园生态农业旅游区(4A)
凯里云谷田园生态农业旅游区是我市2012年引入台资建设农文旅一体化项目,总投资6.14亿元,计划用地面积2500亩,打造集精品果蔬生产、农耕 体验、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示范综合体。云谷田园先后被授予贵州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科技部颁发的
贵州黔东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等多项荣誉、2015年被纳入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谷田园是我省首个“农文旅”综合体,其创新的“云谷田园”模式受到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可,成为全省“农文旅”发展典范,广受推崇。
(七)凯里下司古镇景区(4A)
下司古镇位于凯里市西偏南,东连凯里市鸭塘街道,西邻麻江县杏山镇, 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福泉市。全镇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近5万人,多以汉、苗、仫佬等民族为主,是黔东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西入口的第一重镇。
下司古镇,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
下司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地处清水江上游,是“古苗疆栈道”东线主线区域,是古时黄金水道的“末端良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完善开放的商业环境,令下司成为当时清水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要地。古朴的下司码头铭刻着曾经繁荣的盛景,民国时期曾被誉为“小上海”。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 百家齐放”,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举家迁徙,定居下司,留下了众多徽派建筑、闽南大宅、西洋建筑与下司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古建筑, 造就了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下司古镇。
(八)从江岜沙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景区(4A)
岜沙苗寨,距从江县城7.5公里,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五个自然寨组成。岜沙,意思是“草木茂盛的地方”,苗语称为“方送”。岜沙与其他苗寨不同,至今还保持着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岜沙人自古崇拜树木,信仰树神,树是岜沙人的自然图腾。千百年来,他们的生产生活、传统信仰,紧密联系在祖先远古的遗训中,代代传承,形成了一座奇特的“文化孤岛”。
岜沙苗寨曾被《旅游时报》列入“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被《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为“人一生必到的55个旅游目的地”之一,是著名的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省著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全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区”之一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
(九)雷山郎德旅游景区(4A)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距今有640多年历史,四周群山环抱,松青衫翠,一水环流,古有“万马归槽”之称。郎德上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走过的地方”,也是有史以来奥运火炬举行点火仪式唯一的苗寨,更是在全国火炬传递中最具特色的一站。
(十)剑河温泉文化旅游景区(4A)
剑河仰阿莎温泉小镇位于剑河县城东北部岑松镇温泉村内,距县城7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六口泉眼,日出水量达5000吨以上,出水口温度达50多度,水温常年保持在38度至53度之间,春冬不变,四季不涸,泉水中富含硫、铁、钾、钙、氡等40多种元素,其中氡含量1.99毫克/升,硫 含量为2.56毫克/升,已达到国家《矿泉分类法》归档的优质氡硫温泉标准,经法国波尔多大学水文环境检验室检测其理化指标与著名的法国维希温泉相似,具有很好的消毒、去疾、健肤功效,对神经炎、神经官能症、甲亢、肠炎有明显疗效,对预防慢性风湿关节炎、外伤后遗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铅、汞、砷中毒和多种皮肤病都有防治作用,对神经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妇科病、糖尿病、甲亢、肠炎、早期癌症也有一定疗效。《剑河县志》里有“饱浴之忽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开朗,劳浴之营卫安和”的记载,自古享有“苗疆圣水”、“西部浴都”的美誉,是贵州三大名泉之一,也是国内稀有的氡、硫温泉,中国唯一的苗侗文化主题温泉。
剑河温泉环境优美,四周群山环抱,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露天温泉与森林植被相互映衬,构成幽幽绿洲、碧海温泉;山峦孤峰、沟壑雾岚在阳光照耀和微风的吹拂下,山峦泛翠浪,峰壑醉温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十一)丹寨万达旅游小镇景区(4A)
丹寨万达小镇地处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核心位置--东湖湖畔,占地面积400亩,依山傍水、交辉相映、美不胜收。小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涵盖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车、3000米环湖慢跑道、千亩花田、四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鸟笼邮局、精品客栈、街坊、酒坊、米店、会馆和酒吧、影院等众多文化旅游功能。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集团在贵州的首秀,旨在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综合体。
(十二)锦屏县隆里古城旅游景区(4A)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明代基层军事组织——卫所制的遗存之物,是明代以来中央政权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和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渗透的产物。它的历史悠久,街道布局巧妙,现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城镇布局和民居建筑群。是贵州省保存最为完好和最具特色的历史民族文化村镇之一,是中挪合建的生态博物馆,2006年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古城在村镇规划设计、建筑艺术、城防、环境营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准,折射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已引起国内外历史学家、建筑学家、人类文化学家的关注。
(十三)黄平旧州古城旅游景区(4A)
旧州古镇位于贵州省黄平县西北部,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北临遵义地区余庆县,西界黔南州的福泉市、瓮安县,东南与本县一碗水乡、新州镇、上塘镇、浪洞镇、野洞河镇相连。距黔东南州府凯里市78公里,省会贵阳市198公里。
旧州镇是贵州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建设的民族村镇之一,是“双百”小城镇建设乡镇,第三批综合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是黔东南州五大经济强镇之一。
(十四)镇远下㵲阳河旅游景区(4A)
下舞阳河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从县城向西延伸数十公里,荟萃了整个舞阳河流域最美的自然风光。碧绿的水倒映着两岸千姿百态的青山、奇峰、绝壁、峡谷、翠竹、绿树,从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山水画廊,吸引了无数天南地北游客的目光。
景区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令游人忘返留连,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舞阳河风景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十五)麻江蓝莓生态旅游景区(4A)
麻江县有机生态蓝莓种植集中在下司、龙山、宣威三镇,聚集在麻江县东部清水江中上游,区内司晨公路、宣都公路等公路穿境而过,贵广快速铁路横卧其中,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是麻江县特色农业蓝莓种植相对集中、面积最大的种植基地。目前,区内蓝莓种植30000余亩,规划面积80000亩,可以利用其集康体运动、休闲养生、生态农耕体验、特色有机蓝莓品鉴的区域有机生态原真特质,建设中国最具风情的蓝莓生态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树文化旅游精品。
(十六)黎平翘街旅游景区(4A)
翘街景区内的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的文化元素:白墙青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足不出户,可以享受阳光雨露;四水归堂的天井,反映出徽商聚财特征。放眼翘街,一排排明清建筑风格的封火墙连绵不断、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独特的依坡就势的泉井之城风貌特征风格古建筑群,漫步街巷,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明清时期的繁华边城。2006年,翘街古建筑群作为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为“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黎平翘街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9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十七)黔东南州镇远高过河景区
高过河,以原生态峡谷风光为主要旅游资源,以避暑、休闲、猎奇、探险、漂流取胜。景区内,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南方红豆杉、罗汉松、水杉,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随处可见,是一个天然大植物园。高过河,一条会唱歌的河,有"休闲避暑胜地,度假漂流天堂"之称。来高过河漂流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十八)黔东南州台江施洞苗族文化旅游景区
施洞位于清水江畔的台江与施秉两县交界处。施洞古来便是苗家人烟鼎盛的福地,沿江蜿蜒密布着数不清的苗族吊脚木楼,当地人称施洞为“展响”,意思是贸易集市,镇上至今完好保留着建于清朝初年的大码头。
(十九)黔东南州榕江乐里侗乡旅游景区(黔东南州榕江七十二寨斗牛城景区)
榕江县乐里侗乡旅游景区是一座天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乐园,自然生态美丽瑰丽,民族文化独特浓郁,景观妙趣横生,民族活动丰富多彩。
这里有能容纳5万人的亚洲最大斗牛场,可以体验到侗族斗牛文化、拦门酒、多耶篝火、野奢露营、长桌宴、侗歌对唱、侗族青年恋爱、侗戏表演、儿童游乐场、民族服饰穿搭、浣沙湖自由垂钓、亲子游戏和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古法榨油、磨豆腐、舂米、打糍粑等榕江美食手工艺。领略民族文化+斗牛文化+非遗文化的原生态之美。
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现状
1.黔东南生态环境良好。云台山、雷公山、月亮山、清水江、都柳江、㵲阳河等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多彩多姿,长期保持近70%的森林覆盖率,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气候和土壤适合药用植物生长,已发现药用植物物种资源3000余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物种的26.98%,占全省药用植物物种的41%,药用植物资源名列全省之冠,“十三五”期末,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9.5万亩,药材种植总面积居全省第三。
2.黔东南文化丰富多彩。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被誉为“百节之乡”“歌舞海洋”,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2个、名村7个;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省级8个;10个“苗族村寨”和12个“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15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两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市州级第一,全州民族文化遗产纳入国家层面整体性保护,是全国2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同时,黔东南红色文化辉煌灿烂,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革命先驱龙大道故居和周达文故居等展现了辉煌的革命文化历史。
截至目前,全州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3A级景区55个。被列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纽约时报》颁布的全世界52个最值得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的成效。一方面,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及品牌建设取得突破。一是推动产业布局一体化,逐步构建了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和清水江、都柳江、㵲阳河、凯里市“三山三江一中心”七大旅游主体功能区,全州旅游景区景点点线面得到立体发展。二是不断培育精品干线,重点打造了环雷公山百里苗族文化、都柳江百里侗寨文化、㵲阳河百里山水文化、清水江百里田园文化、月亮山百里梯田农耕文化等一批精品生态康养旅游线路,同步推出了一批红色游、避暑康养游、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游以及徒步穿越、自驾露营、山地越野等线路。三是建设了一批精品景区。集中打造建设了南部原生态侗族文化精品旅游景区、㵲阳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精品旅游景区、环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精品旅游景区,并配套推出了一批旅游示范基地、传统村落旅游村寨,云台山、肇兴侗寨、万达小镇、剑河温泉、郎德苗寨、加榜梯田等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四是产业业态逐步完善。逐步提升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疗养康复等“中医药+”健康旅游业态,打造了一批康养旅游基地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五是红色旅游稳步提升,黎平会议旧址和岜沙苗寨、肇兴侗寨、西江苗寨、下司古镇、万达小镇分别纳入“红色贵州·雄关漫漫”、“多彩贵州·幸福苗侗”2条精品线路。六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逐步壮大。施秉太子参、剑河钩藤、雷山乌杆天麻、黎平茯苓、榕江葛根、黄平白芨等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部分纳入药食同源试点。重点打造了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4个健康医药产业园,建成苗侗医药文化街、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苗侗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主动融入湾区发展。2021年以来,黔东南州、佛山市两地不断强化文旅协作,联合举办了“佛黔文化旅游周”、“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旅行商黔东南行”采风活动、“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非遗+互联网”活动、“佛山趣黔东南·百万大湾区游客打卡黔东南”等生态康养旅游系列活动,着力融入湾区发展。全州2022年共接待游客6266.06万人次,同比下降18.29%;实现旅游总收入639.23亿元,同比下降13.56%。
四、招商方向
(一)投资商:招引文化旅游实体企业和其它有实力、有意识、要转型投资文化旅游的实体企业投资商,推进全州“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础设施、业态、景区等方面建设。
(二)渠道商:围绕全国著名携程、同程、途牛、去哪儿、马蜂窝、美团等平台,加强对接引进,实现招引平台有突破,推动全州游客量、招商企业资源库不断新增。
(三)运营商:知名旅游企业招引运营商,提升我州景区、民宿、业态等项目品牌策划能力,进一步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景区运营管理为内容的景区景点项目运营,提高我州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
附1 黔东南州园区主导产业分布图
附2 黔东南州各县市(区)招商电话
黔东南州招商热线:4008-799399
凯里市投资促进局:0855-8068237
丹寨县投资促进局:0855-3695381
麻江县投资促进局:0855-2678228
黄平县投资促进局:0855-2438559
施秉县投资促进局:0855-4222036
镇远县投资促进局:0855-5722848
岑巩县投资促进局:0855-3576046
三穗县投资促进局:0855-4525831
天柱县投资促进局:0855-3850088
锦屏县投资促进局:0855-7225677
黎平县投资促进局:0855-6227627
从江县投资促进局:0855-6419038
榕江县投资促进局:0855-6620368
雷山县投资促进局:0855-3333103
台江县投资促进局:0855-5324777
剑河县投资促进局:0855-5220166
黔东南高新区投资促进局:0855-8559108
黔东南炉碧经济开发区:0855—8668235
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0855-3619108
黔东经济开发区:0855-5828888
岑巩经济开发区: 0855-3568836
三穗经济开发区:0855-3853989
锦屏经济开发区:0855-7221968
黎平经济开发区:0855-6097936
从江洛贯经济开发区:0855-6418512
榕江工业园区:0855-3920160
台江经济开发区:0855-3840626
剑河工业园区:0855—5236077